黏字的起名属性:

黏字的拼音:nián
黏字繁体字:黏
黏字是否为姓氏:否
黏字的偏旁部首:黍部
黏字五行属什么:火
黏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7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火的字大全
黏字是什么意思:
(形)象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个物体上的性质:~虫|~度|~米|~性。
黏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粘连;胶合
黏,相着也。从黍,占声。字亦作粘。——《说文》
黏,合也。——《苍颉篇》
则无黏滞之音矣。——《礼记·乐记》
(2) 又如:黏贴(黏附张贴);黏带(黏连牵挂);黏补(修补);黏接(黏合连接)
(3) 贴近;接贴 。如:黏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黏空(耸入高空,仿佛与天相连)
形容词
具有黏性的。同“粘” 。如:黏米;黏土;黏湿(黏糊潮湿)
黏字康熙字典:
黏【亥集下】【黍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女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尼占切,音䬯。《說文》相著也。《廣韻》黏麴。
又《韻會》亦作溓。《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註》鄭司農云:溓讀爲黏。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黏蟬縣。
又《正韻》尼欠切,聶上聲。《集韻》䵒也。《正韻》膠黏。
又稠也。俗作粘。
黏字说文解字:
黏【卷七】【黍部】
相箸也。从黍占聲。女廉切
说文解字注(黏)相箸也。有叚溓爲黏者。如攷工記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是。从黍。占聲。女廉切。七部。
包含黏的古诗词:
黏壁篆乾蜗,檐丝下晴蠖。
出自宋代冯时行的《隐甫圣可子仪同游宝莲分韵得郭字》
倦游词客联翩,写西泠递付吟筵。瞋帘痴燕,黏堤怨绿,图本争传。
出自近现代仇埰的《夏初临 题西湖饯春图》
独倚江楼思渺茫,蟹棚鱼舍暮苍苍。黏天草色横孤鹜,绕郭潮声下夕阳。
出自清代胡翘霜的《岳阳晚眺》
好踏长桥与短桥,一双高著雨潇潇。黏来红杏痕犹湿,印遍青苔晕未消。
出自清代许青麟的《雨屐》
泪眼看新桃,旧符岁华如扫。闲门闭早。黏鸡画燕都删了。
出自清代朱祖谋的《倒犯 辛亥岁除》
黏字的组词:
黏字的成语:
黏字的方言: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am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m2 [客英字典] ngiam2 [宝安腔] ngiam2 [陆丰腔] zham1 [台湾四县腔] ngiam2 [梅县腔] ngiam2 [东莞腔] zam1
◎ 潮州话:娜奄1 [潮州]罗奄1 ,niam1 [潮州]liam1 [澄海]niang1
英语翻译:
黏字的字源演变:
黏字书法字体:

毛泽东

字汇

解缙

近人

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