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字的起名属性:

那字的拼音:nà
那字繁体字:那
那字是否为姓氏:是
那字的偏旁部首:阝部
那字五行属什么:火
那字有寓指安静、广博之意
那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1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火的字大全
那字是什么意思:
1.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那里。那个。那样。那些。那时。那么。
1. 同“哪”(一)(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
1. 姓。
那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姓
(2) 另见
代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
)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 。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2) 指示代词
(3)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4)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6)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7)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8)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 。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9)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 。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10) 表示赞同之点 。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连词
(1)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2)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那字康熙字典:
那【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儺。《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
又《玉篇》何也。《左傳•宣二年》棄甲則那。
又多也。《詩•小雅》受福不那。
又《集韻》安貌。《詩•小雅》有那其居。
又姓。《廣韻》西魏有那椿。
又上聲。《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音娜。《集韻》何也。《玉篇》俗言那事。
又去聲。《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音哪。語助也。《後漢•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
又叶奴故切,音怒。《陸雲•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鞶帶翻紛,珍裘阿那。《說文》本作𨙻。俗作𨚗。
那字说文解字:
𨙻【卷六】【邑部】
西夷國。从邑冄聲。安定有朝𨙻縣。諾何切
说文解字注(𨙻)西夷國。其地當在今四川之西。史記。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冄駹冣大。在蜀之西。又謂牂柯爲南夷。邛筰爲西夷。𨙻葢卽冄駹之冄字。古今字也。按文王之子耼季。賈逵、韋昭皆云。耼、國名。但其地闕。史記作冄。索隱云。冄或作𨙻。終莫詳其地也。左傳。莊十八年有𨙻處。杜云。𨙻處、楚地。凡若此等異地同名者。今皆不引以茲䋣蕪。从邑。冄聲。諾何切。按冄聲本在七八部。雙聲合韵也。小雅、商頌毛傳曰。𨙻、多也。釋詁曰。𨙻、於也。左傳。棄甲則𨙻。杜云。𨙻猶何也。今人用
包含那的古诗词:
那知半夜雨声急,却放新晴物色饶。
出自宋代许应龙的《和闽帅》
忽见人家在坡底,闲向青山傲朱邸。俗尘常垢奔波人,那得洒然山雨洗。
出自清代姚庆恩的《许州题壁》
谁为戎首召寇来,喟集浏河与黄渡。烽火连天神鬼号,那不逃奔犯霜露。
出自清代许咏仁的《禽言五首 其五》
不待雷惊出蛰,那知风遏行云。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颂古一百则》
那得风来借马当。
出自清代叶绍本的《南乡子 附家书后》
那字的组词:
那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那"字的起名:
那字的方言: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o2 na3 [宝安腔] la3 | lo2 [客英字典] na3 nai5 ne5 [台湾四县腔] no2 na3 [梅县腔] mak7 man3 na3 nai5 ngai5 ne.5 lai5 [客语拼音字汇] na1 na3 na4 nai4 [陆丰腔] na3 [东莞腔] la3
◎ 潮州话:na2(náⁿ) na1(naⁿ)
英语翻译:
那字的字源演变:
那字书法字体:

泰山金刚经

邓石如

吴让之

孙过庭

张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