鏚字的起名属性:

鏚字的拼音:qī
鏚字繁体字:鏚
鏚字是否为姓氏:否
鏚字的偏旁部首:釒部
鏚字五行属什么:金
鏚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9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金的字大全
鏚字是什么意思:
古同“戚”,古代一种形似斧的兵器:“干~羽旄。”
鏚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古代一种斧样的兵器 。如:鏚钺(斧和钺)
鏚字康熙字典:
鏚【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𠀤倉歷切,同戚。《廣韻》干鏚,斧鉞也。《左傳·昭十二年》君王命剝圭以爲鏚柲。《註》鏚,斧也。柲,柄也。《淮南子·本經訓》干鏚羽旄。
鏚字说文解字:
戚【卷十二】【戉部】
戉也。从戉尗聲。倉歴切文二
说文解字注(戚)戉也。大雅曰。干戈戚揚。傳云。戚、斧也。揚、鉞也。依毛傳戚小於戉。揚乃得戉名。左傳。戚鉞秬鬯。文公受之。戚鉞亦分二物。許則渾言之耳。戚之引伸之義爲促迫。而古書用戚者、俗多改爲蹙。試思親戚亦取切近爲言、非有異義也。大雅。戚戚兄弟。傳曰。戚戚、內相親也。小雅。戚戚靡所逞。箋云。戚戚、縮小之貌。其義本相通。而淺人於節南山必易其形與音矣。戚訓促迫。故又引申訓憂。小明。自詒伊戚。傳曰。戚、憂也。度古衹有戚。後乃別製慽字。从戉。尗聲。倉歴切。古音在三部。
包含鏚的古诗词:
鏚药更谁悲远志,摘花犹得访蔷薇。
出自明代陶望龄的《东山》
鏚字的方言: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梅县腔] ci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