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字的起名属性:

抗字的拼音:kàng
抗字繁体字:抗
抗字是否为姓氏:是
抗字的偏旁部首:扌部
抗字五行属什么:木
抗字有寓指光明磊落、高尚、坚强之意
抗字康熙字典多少划:8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抗字是什么意思:
(1)(动)抵抗;抵挡:顽~|抵~|~日战争。
(2)(动)拒绝;抗拒:~命|~租。
(3)(动)对等:~衡|分庭~礼。
抗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2) 同本义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4) 抗拒;拒绝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抗辞慷慨。——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如:抗拒(顶撞;违抗并拒绝);抗违(抗拒,违背);抗租(抗缴地租);抗逆(违抗,抗拒);抗斗(反抗斗争)
(6) 匹敌,抗衡
独莲花与抗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抗横(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库(并立,抗衡)
(8) 举起
抗皓手而清歌。——曹植《七启》
(9) 又如: 抗力(力能举起);抗手(举手为礼);抗足(投足,举足);抗兵(举兵)
(10) 呈上 。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书直言)
形容词
(1) 高;大。通“亢”
谪戍之众,非抗于几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以犯上为亢。——《韩非子·问辩》
(2)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谓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3) 刚正不阿;高尚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萧统《文选序》
(4) 又如:抗迈(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迹(高洁不群的行为);抗直(坦率刚直);抗词(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5) 高亢;高声 。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
抗字康熙字典:
抗【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亢《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音伉。《說文》扞也。《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註》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
又《廣韻》舉也。《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註》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
又《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
又以手舉物也。《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
又振也,蔽也。
又《增韻》抵也,敵也。《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又《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與掆同。亦舉也。《詩·小雅》大侯旣抗。《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毛傳》苦浪反。《朱傳》居郞反。
又《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杭。義同。《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𠙽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說文》抗或从木。《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
抗字说文解字:
抗【卷十二】【手部】
扞也。从手亢聲。杭,抗或从木。苦浪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胡郎切。
说文解字注(抗)扞也。旣夕禮注曰。抗、禦也。左傳曰。以亢其讎。注云。亢猶當也。亢爲抗之叚借字。周禮。綱惡馬。注云。綱讀爲以亢其讎之亢。書亦或爲亢。亢、禦也。禁也。綱亦亢之、叚借字也。引申之義爲高抗。旣夕注曰。抗、舉也。从手。亢聲。苦浪切。十部。
包含抗的古诗词:
箕颍出高人,岩穴有知己。抗迹唐虞庭,清风振薄鄙。
出自明代李攀龙的《杂兴 其五》
一自东都祖二疏,抗章谁复早悬车。寒辞蓟苑荣休沐,春望丛台赋遂初。
出自明代卢龙云的《赐驰驿》
力辞机柄遂归田,朝野相看意惘然。直节旧尝称宋璟,抗言终不负伊川。
出自明代郑岳的《奉赠蒋师相敬所致仕归湘源兼简令兄大司徒二首 其一》
抗疏惟安汉,危言屡借秦。宠光回造化,正色上星辰。
出自明代李攀龙的《哭陶侍御》
金紫山前访隐君,抗尘踪迹畏移文。松杉响振半天浪,猿鹤幽栖一坞云。
出自元代黎伯元的《石井庵访伍智卿》
抗字的组词:
抗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抗"字的起名:
抗字的方言:
◎ 客家话:[梅县腔] kong5 [宝安腔] kong5 [客英字典] kong5 [海陆丰腔] kong5 [客语拼音字汇] kong4 [东莞腔] kong5 [台湾四县腔] kong5 [沙头角腔] kong5
英语翻译:
抗字的字源演变:
抗字书法字体:

说文解字

孙过庭

徐伯清

怀素

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