槌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槌字的拼音:chuí
槌字繁体字:槌
槌字是否为姓氏:否
槌字的偏旁部首:木部
槌字五行属什么:木
槌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8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槌字是什么意思:
(名)敲打用的一种用具:棒~|敲~儿。
槌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追声。本义:槌子,敲击工具) 同本义
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汉· 王充《论衡》
(2) 又如:鼓槌;槌杵(棒槌);槌砧(铁锤和铁砧);槌轮(用竹木做成载人或运货的车子);槌棒(敲打用的木棒)
动词
(1) 捶打;敲击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收得馥大儿,槌折两脚。——《三国志·袁绍传》注
(2) 又如:槌心(自槌胸脯);槌牛(击杀牛);槌胸踏地(捶胸顿足);槌鼓(击鼓);槌毁(抨击诋毁);槌击(敲击);槌枪(古兵器名)
槌字康熙字典:
槌【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正韻》直追切《集韻》《韻會》傳追切,
音椎。擊也。《漢·宋子侯·古詩》槌牀便大怒。
又棒槌,所以擊也。《魏書·李崇傳》邨置一樓,樓置一鼓,盜發之處,雙槌亂擊。或作椎。一作桘。
又《唐韻》《集韻》《韻會》
馳僞切,音縋。《說文》關西謂之特。《徐曰》江淮謂之槌,此則架蠶簿之木也,所謂懸蠶曲杙。《集韻》平聲亦載此義。
又《韻會》《正韻》
都回切,音堆。擲也。《揚子》槌提仁義。
槌字说文解字:
槌【卷六】【木部】
關東謂之槌,關西謂之㭙。从木追聲。直類切
说文解字注(槌)關東謂之槌。關西謂之㭙。方言。槌、宋魏陳楚江淮之閒謂之植。自關而西謂之样。郭云。槌、縣蠶薄柱也。度畏反。植音値。样音陽。按㭙與植葢一字。古音同在一部也。依方言當作關西謂之样。關東謂之㭙。容許所據不同耳。從木。追聲。直類切。十五部。
包含槌的古诗词:
一处打开,五处捏就。中下之流,槌声断后。
出自宋代释慧空的《疏山作糊饼草堂老师出语云色香味触具四尘且道糊饼具几尘是时众皆无语老师末后云大刀三十口以颂系其后》
情丝未剪不嫌痴,槌板留歌薤露辞。针劄古锥深见血,线分绒缕细成丝。
出自明代王夫之的《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二》
荒园数亩,寒梅几树。废沼鸣蛙,疏篱吠犬,夜月啼乌。载乘舆,槌画鼓。兰舟何处?泣西风翠芳人去。
出自元代张可久的《【中吕】上小楼》
槌床放歌未歇。羡盘空硬句,风调全别。除却相如,余子碌碌常物。
出自明代曹溶的《万年欢 济武命饮白鹿泉亭再叠前韵》
我欲招之问计然,浮名唾去如飘烟。买鱼沽酒啸俦侣,槌鼓弄笛凋残年。
出自宋代刘一止的《识舟亭一首》
槌字的组词:
槌字的成语:
槌字的方言:
◎ 客家话:[梅县腔] chui2 [海陆丰腔] chui2 [客语拼音字汇] cui2 [陆丰腔] chui3 [客英字典] chui2 [宝安腔] cui2 [东莞腔] cui2 [台湾四县腔] cui2
英语翻译:
槌字的字源演变:

槌字书法字体:

徐伯清

毛泽东

鲜于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