礿字的起名属性:

礿字的拼音:yuè
礿字繁体字:礿
礿字是否为姓氏:否
礿字的偏旁部首:礻部
礿字五行属什么:木
礿字康熙字典多少划:8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礿字是什么意思:
祭名,中国夏商两代在春天举行,周代在夏天举行。
礿字康熙字典:
礿【午集下】【示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以灼切《集韻》《正韻》弋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藥。亦作禴。祭名。《禮·王制》天子四時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疏》礿,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鮮薄。○按礿禘嘗烝爲四時之祭,乃三代通禮。鄭康成泥《天保》詩及《周官》有禴、祠、烝、嘗語,遂指此爲夏殷之禮。周則春曰祠,夏曰禴,不知《天保》詩作於武王時,而禴、祠、烝、嘗實諸侯之禮。武王末受命,典禮未定,故止春禴、夏禘、秋嘗、冬烝,未遑追王上祀,至周公相成王而後定,不必執彼疑此也。若《周官》所言,先儒多謂爲周公未成之書,更不必泥耳。餘詳禘字註。
又《集韻》弋笑切,音耀。義同。
礿字说文解字:
礿【卷一】【示部】
夏祭也。从示勺聲。以灼切
说文解字注(礿)夏祭也。周禮。以禴夏享先王。公羊傳曰。夏曰礿。注。始熟可汋。故曰礿。釋天曰。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蒸。孫炎曰。祠之言食。礿、新菜可汋。嘗、嘗新穀。蒸、進品物也。汋與礿曡韵。汋卽說文?字。王制。春曰礿。夏曰禘。與周禮異。从示。勺聲。以灼切。古音在第二部。礿亦作禴。勺龠同部。
包含礿的古诗词:
万方执玉臣工肃,千载朝陵法从翩。礿祀幸随殷荐后,西曹七日戒荤膻。
出自明代卢宁的《高庙六首 其五》
昭然明德报天休,礿祭惟馨胜杀牛。
出自唐代周昙的《三代门。文王》
翳彼旷宇,濮铅脩阻。礿祠馨香,宁兹寝处。绳其格思,无尔嗣苦。
出自明代张宁的《薤露八章挽沈希仁父》
礿字的组词:
礿字的方言: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ok7 [客英字典] jok7 [台湾四县腔] jok7 [梅县腔] jok7
英语翻译:
礿字的演变:

金文

小篆

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