搊字的起名属性:

搊字的拼音:chōu
搊字繁体字:搊
搊字是否为姓氏:否
搊字的偏旁部首:扌部
搊字五行属什么:金
搊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4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金的字大全
搊字是什么意思:
1. 弹拨:搊筝。搊琵琶。
2. 束紧:搊腰带。
3. 方言,扶:把爷爷搊起来吃药。
4. 方言,手扶住或一端用力向上使物体立起或翻倒:把倒的凳子搊起来。把石头搊下山坡。
1. 执持。
2. 一种扇子的名称,即摺叠扇。
搊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五指拨弄。如:搊弹;搊琵琶;搊弹家(唐代学习 弹唱的宫女)。
(2) 用手指(或带齿的东西)在物体上划过。
山羊毳绒亦分两等:一曰搊绒,用梳栉搊下,打线织帛。——《天工开物》
(3) 〈方〉搀扶 。如:搊扶(搀扶)。
(4) 〈方〉从器具的一端或一侧用力使它翻倒 。如:把箱子搊过来。
(5) 〈方〉搀扶。
宝宝摔倒了,妈妈赶忙把他搊起来。
(6) 迎合,凑合 。如:搊趣(凑趣);搊搊(逗趣,凑合趣味)
〈形〉
固执 。如:搊搜(搊扎。卤莽;顽固);搊搊搜搜(精神抖擞)。
搊字康熙字典:
搊【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楚鳩切《集韻》《韻會》初尤切《正韻》楚蒐切,音篘。《博雅》拘也。《六書故》五指摳㩜也。《廣韻》手搊也。《唐書·禮樂志》五弦如琵琶而小,舊以木撥彈,樂工裴神符初以手彈,後人習爲搊琵琶。《又》西涼伎高麗伎有搊箏。
又《唐韻》《集韻》側九切,篘上聲。持也。或作𢫧。
又扇別名。
又莊俱切,音。解也。俗作𢬆,非。
包含搊的古诗词:
女乐翩翩次第举,搊筝弹瑟鸣箜篌。
出自明代宋濂的《天麦毒行》
侧帽狂呼,搊筝缓唱,翠袖偎人立。欲前还止,此中何处佳客。
出自明代吴伟业的《念奴娇 即事》
长安此日车如风,十人五人衣衫同。卖术黄银殷七七,搊筝翠袖张红红。
出自明代吴伟业的《三松老人歌》
绛纱微露玉尖纤,搊得新声字阿咸。门外平康佳姊妺,即今偷谱不须嫌。
出自明代王世贞的《题摘阮图》
云萍浪梗,杨花心性。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一样离情。搊锦筝,合凤笙,无心闲听,为相思玉人成病。
出自元代张可久的《【中吕】上小楼》
搊字的组词:
搊字的方言: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eu1 [台湾四县腔] ceu1 [梅县腔] ceu1 [海陆丰腔] ce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