紬字的起名属性:

紬字的拼音:chōu
紬字繁体字:紬
紬字是否为姓氏:否
紬字的偏旁部首:糹部
紬字五行属什么:金
紬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1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金的字大全
紬字是什么意思:
1. 抽引,理出丝缕的头绪。
2. 缀集:“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1. 古同“绸”。
紬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引出
燕见紬绎。——《汉书·谷永传》。注:“引其端绪也。”
紬大弦而雅声流。——宋玉《高唐赋》
(2) 又如:紬绩(缀织,抽丝,纺绩)
(3) 缀集
紬绩昐。——《史记·历书》。索壹椉楟:“紬绩女工紬绩之意。”
紬史记。——《太史公自序》。索隐:“谓缀集也。”
(4) 又如:紬次(缀集排列);紬绩(缀集;编集)
(5) 另见
〈名〉?
(1) (形声。从糸,由声。本义:粗绸)
(2) 同本义
紬,大丝缯也。——《说文》。注:“大丝缯即左闵二传所谓大帛之冠。”
(3) 又如:紬布(粗丝织成的绢)
(4) 同“绸” 。如:紬缎(绸缎)
(5) 另见
紬字康熙字典:
紬【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直由切《集韻》《韻會》陳留切,音儔。《說文》大絲繒也。《急就篇註》抽引麤繭緒,紡而織之曰紬。
又《集韻》丑鳩切,音抽。《釋名》紬,抽也。絲端出細緒也。
又謂之經。《史記·歷書》紬績日分。《註》紬績者,如女工紬緝之。
又《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金匱石室之書。《註》紬,謂綴集之也。
又《前漢·谷永傳》燕見紬繹。《註》師古曰:紬,讀曰抽。紬繹者,引其端緒也。
又《宋玉·高唐賦》紬大絃而雅聲流。《註》紬,引也。
又《集韻》直祐切,音宙。《博雅》業也。《類篇》𦂈或作紬。
又《集韻》似救切,音岫。《類篇》緒也。
紬字说文解字:
紬【卷十三】【糸部】
大絲繒也。从糸由聲。直由切
说文解字注(紬)大絲繒也。大絲較常絲爲大也。左傳。衞文公大帛之冠。大帛謂大絲繒。後漢書大練亦謂大絲練也。獨𣃔說飛軨以緹紬廣八尺。長拄地。今繒帛通呼爲紬。不必大絲也。叚借爲抽字。史記。紬石室金匱之書。徐廣音抽。師古漢書音冑。皆是也。音胄謂同籒也。籒者、讀書也。釋名曰。紬、抽也。抽引絲耑出細緒也。與許說迥異。从糸。由聲。直由切。三部。
包含紬的古诗词:
六世承平有史臣,紬书东洛布成均。
出自宋代范祖禹的《和张芸叟左司被赐资治通鉴》
紬书荣史观,典乐重卿曹。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送张少卿学士知洪州》
御府颁醇酿,君恩锡馂馀。赐筵遵故事,紬史重新书。
出自宋代曾孝宽的《史院席上奉和首相吴公元韵》
紬书功未竟,持节命方隆。已擅雄文誉,还扬肃政风。
出自元代周伯琦的《送侍御余廷心佥宪浙东三首 其二》
紬书迎牖旭,载笔傍炉烟。迂拙真可补,还谈碣石天。
出自明代李孙宸的《署中杂咏 其一》
紬字的组词:
紬字的方言: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u2 [客语拼音字汇] cu1 [台湾四县腔] cu2 [梅县腔] chu2 chiu2 [客英字典] chiu2
英语翻译:
紬字的演变:

小篆

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