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字的起名属性:

骤字的拼音:zhòu
骤字繁体字:驟
骤字是否为姓氏:否
骤字的偏旁部首:马部
骤字五行属什么:金
骤字康熙字典多少划:24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金的字大全
骤字是什么意思:
(1)(动)奔驰;(马)快走
(2)(形)急速:暴风~雨。
(3)(副)突然;忽然:~然|狂风~起|天气~变。
骤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聚声。本义:马奔驰)
(2) 同本义
骤,马疾步也。——《说文》
车骤徒趋。——《周礼·大司马》
步及骤处兮。——《楚辞·招魂》。注:“走也。”
车驱而驺(骤)。——《礼记·曲礼》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诗·小雅·四牡》
(3) 又如:骤骥(疾驰的骏马)
(4) 使马奔驰
遇春骤马追到,便活擒于马上。——《英烈传》
(5) 又如:骤马(策马奔驰)
(6) 泛指奔驰
麋鹿见之快骤。——《庄子》
形容词
(1) 迅疾,猛快
杞伯于是骤朝于 晋。——《左传·成公十八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章
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骤视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骤膺(迅速接受);骤雨(暴雨);骤步(快走);骤进(快速前进);骤淹(迅速消失);骤兴(迅速兴起);骤断(迅速决断)
副词
(1) 突然
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失街亭》
(2) 又如:骤见(突然相见);骤面(突然见面);天气骤变;狂风骤起;骤寒(天气突然变冷)
(3) 屡次
宣子骤谏。——《左传·宣公二年》
(4) 又如:骤胜(屡胜);骤战(屡战);骤谏(屡次进谏)
骤字康熙字典:
驟【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鉏祐切《集韻》《韻會》《正韻》鉏救切,音縐。《玉篇》奔也。《說文》馬疾步也。《詩·小雅》載驟駸駸。《註》小曰馳,不馳而小疾曰驟。
又凡疾速曰驟。
又數也。《左傳·襄十一年》晉能驟來。《註》晉以諸𠋫之師,更番而出,故能數來。
又《集韻》才候切,音㔌。義同。
又叶逡須切,音趨。《淮南子·原道訓》縱志舒節,以馳大區,可以步而步,可以驟而驟。
又叶縱遇切,疽去聲。《桓麟七說》輪不暇轉,足不及驟。騰虛踰浮,瞥若飆霧。本作𩧁。
骤字说文解字:
驟【卷十】【馬部】
馬疾步也。从馬聚聲。鉏又切
说文解字注(驟)馬疾步也。步下曰。行也。走下曰。趨也。行下曰。人之步趨也。然則行兼步與趨言之。此馬行、馬步、馬走之別也。小雅曰。載驟駸駸。按今字驟爲暴疾之詞。古則爲屢然之詞。凡左傳、國語言驟者皆與屢同義。如宣子驟諫、公子商人驟施於國是也。左傳言驟。詩書言屢。論語言屢、亦言亟。其意一也。亟之本義敏疾也。讀去吏切、爲數數然。數數然卽是敏疾。驟驟之用同此矣。數之本義計也。讀所角切、爲數數然。乃又引伸爲凡迫促之意。好學者必心知其意。於此可見也。馳驟字曲禮叚騶爲之。从馬。聚聲。鉏又切。古音在四部。徐仙民毛詩音反爲在遘。古音也。
包含骤的古诗词:
骤冲疎雨过,徐步晚风长。
出自宋代赵蕃的《宿彭湖寺怀斯远》
骤使百虑集,起坐复搘颐。
出自宋代张嵲的《舟中独夜》
昔夸石廪祝融堆,骤见人家画轴开。
出自宋代袁说友的《再次交代韵四首》
新亭踞其上,远水山四壁。骤来落日挂,忽去昏鸦集。
出自宋代赵蕃的《九月晦日舣舟浴于昭真既罢同方元直成父弟儿侄游徐岩南禅之新亭已乃绝溪而还》
骤鹿食花斜踏涧,残虹行雨晚归山。只须料理藏衰鬓,此外原来尽可删。
出自明代释今无的《黄龙洞閒居》
骤字的组词:
骤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骤"字的起名:
骤字的方言:
英语翻译:
骤字的字源演变:
骤字书法字体:

褚遂良

颜真卿

说文解字

孙过庭

徐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