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字的起名属性:

筝字的拼音:zhēng
筝字繁体字:筝
筝字是否为姓氏:否
筝字的偏旁部首:竹部
筝字五行属什么:木
筝字用来取名字好吗:凶
筝字有寓指技巧和艺术的天赋、心思巧妙之意
筝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4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筝字是什么意思:
(1)(名)古代弦乐器;也叫古筝。
(2)(名)见“风筝”。
筝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争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拨弦乐器。形似瑟。筝是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 同本义
筝,鼓弦竹身乐也。——《说文》
筝,五弦筑身乐也。——《御览》引《说文》
挟人筝而弹纬。——《楚辞·愍命》。注:“小琴也。”
竽瑟空侯琴筑筝。——《急就篇》
(2) 又如:筝人(弹筝的人);筝阮(秦筝与阮咸。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筝妓(弹筝的艺妓);筝柱(筝上的弦柱)
筝字康熙字典:
箏【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音爭。《說文》鼓絃竹身樂也。《通典》箏,秦聲也。《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風俗通》箏,蒙恬所造。《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時名爲箏。《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史記·樂書》唐有軋箏。《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風動成音,自諧宮商。《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又草名。《爾雅·釋草》傅,橫木。《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筝字说文解字:
箏【卷五】【竹部】
鼓弦竹身樂也。从竹爭聲。側莖切
说文解字注(箏)五弦筑身樂也。各本作𡔷弦竹身。不可通。今依太平御覽正。風俗通曰。箏、謹按樂記五弦筑身也。今幷梁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據此知古箏五弦。恬乃改十二弦。變形如瑟耳。魏晉以後。箏皆如瑟十二弦。唐至今十三弦。筑似箏、細項。古筑與箏相似、不同瑟也。言筑。身者、以見形如瑟者之非古也。言五弦筑身者、以見箏之弦少於筑也。宋書樂志改筑身爲瑟身。誤矣。从竹。筑本竹聲。故从竹。卽从筑省也。筑箏皆木爲之。爭聲。側莖切。十一部。
包含筝的古诗词:
筝手调银甲,花奴递玉鞭。虎营灯火夜,自注十三篇。
出自元代张宪的《寄马将军》
被盲风痴雨,断送清明。花有泪,鸟无声。敞兰帷逗取,夕曛朝爽,柱鸾低翅,筝雁收翎。
出自清代周岸登的《春风袅娜 试晴又雨,更倚云月自度腔寄意》
吴笺懒理,料沧鸥、还笑人疏。空剩得、筝心残泪,宛转和红歈。
出自清代郭则沄的《渡江云 病怀,兼讯㣼盦海上》
盆琼错落筵前令,筝雁参差曲里行。
出自明代储巏的《上元夕饮客(二首)》
钗梁双燕春先到,筝柱羁鸿暖不归。
出自宋代陆游的《无题》
筝字的组词:
筝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筝"字的起名:
筝字的方言:
英语翻译:
筝字的字源演变:
筝字书法字体:

严坤

吴让之

归庄

徐伯清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