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字的起名属性:

咽字的拼音:yān
咽字繁体字:咽
咽字是否为姓氏:否
咽字的偏旁部首:口部
咽字五行属什么:土
咽字康熙字典多少划:9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土的字大全
咽字是什么意思:
1. 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咽喉。
1.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咽唾沫。狼吞虎咽。细嚼慢咽。
1. 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哽咽。呜咽。
咽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因声。本义:咽头)
(2) 同本义 消化和呼吸的通道,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喉的上方,相应地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通称咽喉
咽,嗌也。——《说文》。段注:“咽者,因也,言食因于是以上下也。”
咽,又谓之嗌,气所流通,厄要之处也。——《释名》
咽已绝。——《汉书·息夫躬传》。注:“喉咙。”
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后汉书·华佗传》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咽吭(咽喉。喻指要害处);咽塞(病名。喉咙梗塞,呼吸不畅)
(4) 指颈项
搤其咽。——《汉书·扬雄传》。注:“颈也。”
(5) 又如:咽项(指颈项);咽颈(指脖子;头)
(6) 比喻形势险要之地
韩,天下之咽喉。——《战国策·秦策》
(7) 又如:咽颔(比喻形势险要之处)
(8) 另见
动词
(1) 吞入;吞食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如:细嚼慢咽;咽水(咽下口水);咽苦吐甘(自己含辛茹苦,而给人以甘美。形容母爱之深)
(3) 另见
动词
(1) 填塞;充塞
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汉· 刘向《新序》
乃饮坤大醉,投于井口,以垲石咽其井。——唐· 裴鉶《传奇·姚坤》
(2) 又如:咽人(使人呼吸困难);咽气(屏气。不敢喘息,形容惶恐紧张之状);咽哽(泣不成声;气塞声断)
形容词
(1) 声音滞涩。多用于形容悲切 。如:咽切(悲切);咽瑥(形容声音滞涩、悲切);咽塞(形容声音悲切滞涩)
(2) 另见
咽字康熙字典:
咽【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嗌也。《玉篇》咽喉也。《韻會》醫經云:咽者嚥水,㬋者𠋫氣。《戰國策》頓子曰:韓,天下之咽喉。《集韻》或作胭㖶𦝪。
又《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疏》古者方領,似今擁咽。
又《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音淵。《集韻》本作𪔱,引《詩》鼗鼓𪔱𪔱。或作咽。○按《詩·商頌》今本作淵。
又《集韻》於巾切,音駰。《詩·魯頌》鼓咽咽。《傳》咽咽,鼓節也。《集韻》或作鼝𪔱𪔗,亦書作鼘。《六書故》淵淵咽咽,其聲不同。淵淵狀鼓聲多而遠,咽咽聲近而𤴁。味其聲,可以知其義。
又《廣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音晏。《廣韻》本作嚥,吞也。《孟子》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又《廣韻》烏結切《集韻》《韻會》一結切,音噎。《廣韻》哽咽。《集韻》聲塞也。《漢·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又塞也。《新序雜事》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
又《廣韻》同噎。詳噎字註。
又𪔥。
咽字说文解字:
咽【卷二】【口部】
嗌也。从口因聲。烏前切
说文解字注(咽)嗌也。咽者、因也。言食因於是以上下也。从口。因聲。烏前切。十二部。
包含咽的古诗词:
咽露沙虫苦,窥窗海月微。凉宵清不寐,无梦到柴扉。
出自清代朱雍模的《不寐》
鸳馆单栖,被池一榻怜春浅。凄凉听雨总无眠,咽水更虬转。
出自清代陈锐的《烛影摇红 寒衾》
咽明足紧解丝簇,犹向前溪问茅卜。东邻西里想殷勤,借问今年几分熟。
出自宋代汪藻的《蚕妇行》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沁园春 其二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长绕空山疑界裂,折作同心方胜叠。咽如流泉写石罅,细缚飞云入蚊睫。
出自明代黎遂球的《竹肉行》
咽字的组词:
咽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咽"字的起名:
咽字的方言:
◎ 客家话:[陆丰腔] jan5 [梅县腔] jan1 [东莞腔] jen1 [客英字典] jen1 jet7 [台湾四县腔] jin1 jen1 jet7 [客语拼音字汇] yan1 [宝安腔] jen1 (jen5) [海陆丰腔] rin1 ren1 ret7
◎ 潮州话:ing1(ing) [揭阳]êng1(eng) ,iang3(iàng) [潮州]iêng3(ièng) ,ig4(ik) [揭阳]êg4(ek)
英语翻译:
咽字的字源演变:
咽字书法字体:

说文解字

唐太宗

徐伯清

毛泽东

王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