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字的起名属性:

腥字的拼音:xīng
腥字繁体字:腥
腥字是否为姓氏:否
腥字的偏旁部首:月部
腥字五行属什么:金
腥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5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金的字大全
腥字是什么意思:
(1)(名)生肉;现指肉类鱼类等食物:荤~。
(2)(名)鱼虾等的难闻的气味:~味儿|~气|~臭|~膻。
腥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腥气,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
腥臊并御。——《楚辞·屈原·涉江》。注:“臭也。”
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列子·周穆王》
水居者腥。——《吕氏春秋·本味》
扁地腥云。——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这碗鱼汤有点腥;腥腻(腥气油腻);血腥;腥臭;土腥气
(3) 病猪肉中像星或米粒的息肉
豕盲眡而交睫,腥。——《周礼·内饔》
(4) 通“胜”。生肉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论语·乡党》
膳膏腥。——《礼记·内则》
胖如脯而腥者。——《周礼·内饔》郑注
(5) 荤腥,带腥气的食物 。如:他从不沾腥;腥腐(腥臭腐败之物);腥膏(腥荤肥腻的食物);腥血(荤腥)
形容词
(1) 丑恶
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书·酒诰》
(2) 又如:腥德(丑恶的品德);腥闻(丑恶的名声或恶名远播)
(3) 生 。如:腥生(生的鱼肉等食物);腥鱼(生鱼);腥鲜(水产动物)
腥字康熙字典:
腥【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玉篇》桑丁切《廣韻》《集韻》桑經切,音星。《說文》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廣韻》豕息肉,肉中似米。《周禮·天官·內饔》豕肓眡而交睫腥。《註》肉有如米者,似星。
又凡膏亦曰腥。《周禮·天官·庖人》秋行犢麛膳膏腥。《註》膏腥,雞膏也。
又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其臭腥。《史記·晉世家》犯肉腥臊,何足食。
又穢也。《書·酒誥》庶羣自酒,腥聞在上。
又《正韻》凡肉未熟曰腥。《論語》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史記·禮書》俎上腥魚。《註》鄭曰:大饗祫祭先王,以腥魚爲俎實,不臑熟之也。
又《唐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佞切,音性。義同。《集韻》或作胜。
腥字说文解字:
腥【卷四】【肉部】
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从肉从星,星亦聲。穌佞切
说文解字注(腥)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息當作瘜。?部曰。瘜、寄肉也。星見時飼豕。每致此疾。内饔曰。豕盲眡而交睫腥。盲眡、内則作望視。鄭云。腥當爲星。聲之誤也。肉有如米者似星。注内則同。按鄭意腥爲腥孰字。豕不可食者當作星。與經傳及今俗用字皆合。許則謂腥孰字正作胜。腥專謂豕不可食者。與鄭絕異。爾雅。米者謂之糪。郭云。飯中有腥。其用字與許同也。从肉星。星亦聲。穌佞切。十一部。字林先定反。
包含腥的古诗词:
腥风暂说静鲛潭,石首新尝到草庵。常味番令食指动,病身未觉水鲜甘。
出自明代唐顺之的《病中食江鱼作自海寇乱此鱼不至者六年矣》
蕞尔群魔舞大千,腥风胡马满城前。孤垣坚守八旬日,遗泽流芳三百年。
出自近现代薛应龙的《江阴抗清八十一天赞》
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
出自唐代杜牧的《郡斋独酌(黄州作)》
腥蟆与狡兔,谬及丹桂枝。
出自宋代晁说之的《月》
矧今烽火逼梅岭,腥风远扑南昌城。谁能鼓楫访名胜,且上文台飞巨觥。
出自清代王权的《题滕王阁图》
腥字的组词:
腥字的成语:
腥字的方言:
◎ 客家话:[梅县腔] siang1 [台湾四县腔] siang1 sen1 [客英字典] siang1 sen1 [海陆丰腔] siang1 sen1 [东莞腔] siang1 [宝安腔] s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g1 xiang4 [陆丰腔] siang1
英语翻译:
腥字的字源演变:
腥字书法字体:

说文解字

宋克

徐伯清

李怀琳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