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途字的拼音:tú
途字繁体字:途
途字是否为姓氏:否
途字的偏旁部首:辶部
途字五行属什么:金
途字有寓指前途似锦、能力、仕途坦达之意
途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4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金的字大全
途字是什么意思:
(名)路;道路:旅~。
途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辵(),余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途,道也。——《广韵》
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当途梧邱。——《尔雅·释邱》
而不利说途也。——《战国策·齐策》
经途九轨。——张衡《东京赋》
长揖当途人。——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仁义之途。——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无速其途。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途轨(路途);途辙(路上之车迹);途毙(因贫病冻饿而死在道路上);途说(道途之说);途陌(道路);途水(取道水路);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4) 生涯,经历。仕途 。如:宦途;前途远大;途穷(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5) 职位
时辈多得途,亲朋屡相敕。——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6) 途径;路子
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盐铁论·本议》
(7) 又如:途程(方法,办法);途途是道(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途字康熙字典:
途【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同都切,音徒。《玉篇》路也。《廣韻》道也。
又通作涂、塗。《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論語》遇諸塗。
又叶徒故切,音度。《張衡·思
賦》雲師𩅾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
途字说文解字:
涂【卷十一】【水部】
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从水余聲。同都切
说文解字注(涂)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繩。繩各本譌作澠。今正。牧前志作收。後志作牧。華陽國志竟作𦫵。李奇曰。靡音麻。收靡卽𦫵麻。常璩曰。𦫵麻縣山出好𦫵麻。收𦫵牧三字皆同紐。𣜩釋益州太守碑牧靡字三見。晉書亦作牧矣。益州郡牧靡、二志同。前志曰。南山臘、涂水所出。西北至越巂入繩。過郡二。行千二十里。水經注若水篇曰。若水、又東。涂水注之。水出建寧郡之收靡縣南山。縣山竝卽草以立名。山在縣東烏句山南五百里。山生收靡。可以解毒。涂水導源臘谷。西北流至越巂入若水。按涂水出臘谷。故漢志謂之臘。涂水、漢志說文皆云入繩。而水經注云入若水者、善長云若水、又逕越巂大莋縣入繩。繩水出徼外。南逕旄牛道。至大莋與若水合。自下亦通謂之繩水矣。諸書錄記羣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繩。正是異水沿注。通爲一津。隨納通稱也。水道提綱曰。金沙江卽古繩水。鴉龍江一名打沖河。卽古若水。金沙江出番地。至雲南姚安府大姚縣境合鴉龍江、至四川敘州府治宜賓縣西南境入於江。金沙自犛石山發源。至雲南麗江府境已四千二百餘里。自麗江至四川敘州府又二千五百餘里。源遠流長。所受大水數十。小水無數。其爲大江上源無疑也。玉裁謂多以金沙爲大江正源。然非禹貢崏山道江之旨。禹貢於河源江源皆舉其近者。聖人不尙
包含途的古诗词:
涉城城下渡衡漳,一道青林百里长。云表连峰驰健马,途中乱石卧群羊。
出自元代王翰的《自涉至黎城山行即事》
道在非弹瑟,途穷岂折腰。山阴清绝地,且为息炎歊。
出自元代吾丘衍的《寄柯德杨》
音书或间至,途路动逾千。不谓兵革起,陵谷成变迁。
出自明代张孟兼的《送童良仲归兰溪》
海上多梅雨,途中滞客衣。雾当松径合,寒共佛灯微。
出自明代卢龙云的《雨中答慰林茂才》
途赊沙草斑斑。过了些乞留曲吕涧,重重叠叠山,扑簌簌泪滴雕鞍!
出自元代未知作者的《【双调】水仙子 杂咏》
途字的组词:
途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途"字的起名:
途字的方言: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2 [台湾四县腔] tu2 [沙头角腔] tu2 [陆丰腔] tu3 [宝安腔] tu2 [东莞腔] tu2 [梅县腔] tu2 tu5 [客英字典] tu2 [客语拼音字汇] tu2
英语翻译:
途字的字源演变:

途字书法字体:

叶慧明碑

孙过庭

徐伯清

怀素

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