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字的起名属性:

膻字的拼音:shān
膻字繁体字:羶
膻字是否为姓氏:否
膻字的偏旁部首:月部
膻字五行属什么:金
膻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9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金的字大全
膻字是什么意思:
1. 像羊肉的气味:膻气。膻味。腥膻。
1. 袒露。
2. 胸中:膻中(a.中医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处;b.针灸穴位名,位于前胸部正中)。
膻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亶(
)声。本义:羊臊气)(2) 同本义。亦泛指臊气
蚊慕羊肉,羊肉膻也。——《庄子·综无鬼》
(3) 又如:膻气(羊肉的气味);膻根(指羊);膻荤(指肉类或气味浓烈的食品。也作“荤羶”);膻芗(祭祀时焚烧牛羊肠间脂肪所散发出来的气味);膻腻(腥膻油腻)
(4) 类似羊臊气的恶臭
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列子·周穆王》
(5) 又如:膻腥(荤腥。亦指鱼肉类食物);膻秽(又臭又脏。谓肮脏丑恶)
(6) 有膻味的兽肉
膻,肉膻也。诗曰:膻裼暴虎。——《说文》
(7) 又如:膻肉(羊肉);膻食(膻荤。肉类食物);膻根(羊及羊肉的别称)
(8) 通“馨” 。如:膻芗(膻,通“馨”;芗,通“香”。五谷的香气。因以指祭祀所用的黍稷等谷物)
(9) 羊油 (弃膻在庭际,双鹊来摇尾。—— 唐· 皮日休《喜鹊》)
膻字康熙字典:
膻【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音袒。《說文》肉膻也。从肉亶聲。詩膻裼暴虎。◎按詩鄭風,今作襢。《集韻》或省作胆。
又《集韻》《正韻》尸連切,音羶。《說文》羊臭也。本作羴。或作羶𦏫。《列子·周穆王篇》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
又《正字通》音誕。素問,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王冰曰:在胷中兩乳閒。朱肱曰:心之下有鬲膜,與脊脅周回相著,遮蔽濁氣,所謂膻中也。
膻字说文解字:
膻【卷四】【肉部】
肉膻也。从肉亶聲。《詩》曰:“膻裼暴虎。”徒旱切
说文解字注(膻)肉膻也。釋訓、毛傳皆云。襢裼、肉襢也。李巡云。脫衣見體曰肉襢。孫炎云。襢去裼衣。按多作襢、作袒、非正字。膻其正字。素問膻中、謂氣海。从肉。亶聲。徒旱切。十四部。詩曰。膻裼暴虎。鄭風文。今詩作襢、作袒。
包含膻的古诗词:
膻胡猖獗须臾尔,仁泽昭陵亿万年。
出自宋代晁说之的《有喜》
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
出自唐代戎昱的《相和歌辞。苦哉行五首》
汗巾束头鬓,膻食熏襟抱。始觉韦山人,休粮散发好。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
此时来访故人居,膻荤为我开兵厨。
出自宋代刘学箕的《政仲留饮醉书长句》
膻芗易爽口,鼎豆徒解颐。朝市安能羡,山林端足师。
出自宋代韩淲的《昌甫寄苦锥次韵》
膻字的组词:
膻字的成语:
膻字的方言: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n3 [客英字典] tan2 [台湾四县腔] tan3
英语翻译:
膻字的字源演变:
膻字书法字体:

说文解字

徐伯清

李怀琳

毛泽东

赵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