罴字的起名属性:

罴字的拼音:pí
罴字繁体字:羆
罴字是否为姓氏:否
罴字的偏旁部首:罒部
罴字五行属什么:水
罴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4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水的字大全
罴字是什么意思:
(名)即棕熊;哺乳动物;肩部隆起;毛一般棕褐色。掌和肉可以吃;胆可入药;皮可做褥子。也叫马熊或人熊。
罴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棕熊 ,熊的一种,也叫马熊或人熊,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胆入药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七律·冬云》
赤豹黄罴。——《诗·大雅·韩奕》
(2) 又如:罴九(古代传说中的兽名);罴褥(罴皮褥子);罴貅(犹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罴虎(喻勇士)
罴字康熙字典:
羆【未集中】【网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𥀦𥀍𥀧《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陂。《爾雅·釋獸》羆如熊,黃白文。《註》似熊而長頭高腳,憨猛多力,能拔樹木。《陸璣詩疏》羆有黃羆,有赤羆,大于熊,其脂如熊,白而麤理,不如熊白美也。《爾雅翼》羆則熊之雌者,力尤猛。《書·禹貢》熊羆狐狸織皮。《詩·小雅》維熊維羆。
又人名。《書·舜典》讓于朱虎熊羆。《註》四臣名。
又《韻補》叶甫委切《張衡·西京賦》若驚鶴之羣羆。叶上綺字下纚字。
罴字说文解字:
羆【卷十】【熊部】
如熊,黃白文。从熊,罷省聲。𥀍,古文从皮。彼爲切文二重一
说文解字注(羆)如熊。黃白文。見釋獸。从熊。罷省聲。以一能當二能也。彼爲切。古音在十七部。
包含罴的古诗词:
古战场,沙与虫。今战场,罴与熊。天戈西挥日不东,昨日将军今上公。
出自清代濮文暹的《今战场篇》
饮马窟,罴冢是。安危钧发悬系。旌旆影靡鼓声沈,坏云崩垒。
出自清代杨玉衔的《西河 长城怀古,和清真》
罴老尚堪吞?子,松风何至羡山苗?
出自宋代陆游的《述志》
罴熊果有周王卜,未必先生恋钓台。
出自宋代詹慥的《桐江吊子陵》
群雉连云起,雄关扼九州。罴当函谷道,虎踞大河流。
出自清代李寄的《潼关》
罴字的组词:
罴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罴"字的起名:
罴字的方言:
◎ 潮州话:pi5
英语翻译:
罴字的字源演变:
罴字书法字体:

吴大澂

说文解字

徐伯清

毛泽东

祝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