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字的起名属性:

旒字的拼音:liú
旒字繁体字:旒
旒字是否为姓氏:否
旒字的偏旁部首:方部
旒字五行属什么:火
旒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3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火的字大全
旒字是什么意思:
(1)(名)旗子上面的飘带。
(2)(名)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旒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旗十有二旒。——《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
(2) 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礼记·玉藻》
(3) 又如:旒纩;旒紞(冕冠上悬垂的玉串);旒扆(借称帝王。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
旒字康熙字典:
旒【卯集下】【方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劉。《玉篇》旌旗垂者。《類篇》旌旗之旓。《詩·商頌》爲下國綴旒。《傳》旒,章也。《箋》旌旗之垂者也。
又冕旒,以絲繩貫玉,垂冕前後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註》天子以五采爲旒,旒十有二。
又《韻補》叶力救切。《皮日休·補九夏歌》何以樂之,金石九奏。何以賜之,龍旂九旒。《集韻》或作斿旈。
旒字说文解字:
㫍【卷七】【㫃部】
旌旗之流也。从㫃攸聲。以周切
说文解字注(㫍)旌旗之流也。宋刊本皆作流。作旒者俗。从㫃。攸聲。以周切。三部。篇、韵皆餘昭切。
包含旒的古诗词:
杵向秋砧挂,旒添晓纩县。孪胎咽并纽,蜼尾鼻俱穿。
出自明代徐渭的《子侯芳园王瓜骈秀传闻远迩快睹咏歌附骥非才续貂聊漫》
旒冕思长策,机衡属老臣。部中方拜赐,天下又回春。
出自宋代吕陶的《送冯枢密》
诀籙尝观妙,旒旌谩勒铭。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三首》
旒帟云舒,翠华景抟。恭惟尚烈,休明再缠。国猷远蔼,昌图聿宣。
出自南北朝谢超宗的《齐太庙乐歌十六首 其十六 休成乐》
燕赐琼林屡,班跻玉陛仍。旒瞻依黼座,阙步绕觚棱。
出自明代李东阳的《题傅曰川修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
旒字的组词:
参考其他人"旒"字的起名:
旒字的方言:
◎ 客家话:[陆丰腔] liu3 [客英字典] liu2 [海陆丰腔] liu2 [梅县腔]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英语翻译:
旒字的演变:

小篆

楷体
旒字书法字体:

毛泽东

郑板桥

高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