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髀字的拼音:bì
髀字繁体字:髀
髀字是否为姓氏:否
髀字的偏旁部首:骨部
髀字五行属什么:水
髀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8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水的字大全
髀字是什么意思:
(名)〈书〉大腿;也指大腿骨:抚~长叹。
髀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股部;大腿 。如:髀肉(大腿上的肉);髀髋(大腿和臀部)
(2) 髀骨,大腿骨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淮南子·人间训》
(3) 又如:髀枢(髀骨外侧的凹陷部分)
髀字康熙字典:
髀【亥集上】【骨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幷弭切《集韻》《韻會》補弭切《正韻》補委切,
音俾。《說文》股也。《釋名》髀,𤰞也。在下稱也。《禮記·深衣》帶下毋厭髀。
又《祭統》殷人貴髀。《註》爲其厚也。
又《集韻》母婢切,音弭。義同。
又《廣韻》傍禮切,音陛。與䯗同。或作䏶。
髀字说文解字:
髀【卷四】【骨部】
股也。从骨卑聲。䠋,古文髀。并弭切
说文解字注(髀)股外也。各本無外。今依爾雅音義、文𨕖七命注、玄應書、太平御覽補。股外曰髀。髀上曰髖。肉部曰股、髀也。渾言之。此曰髀、股外也。析言之。其義相足。大部曰奎、兩髀之閒也。从骨。卑聲。幷弭切。十六部。
包含髀的古诗词:
叉手胶粘去,分鬃线道絣.自言无战伐,髀肉已曾生。
出自唐代张祜的《观宋州田大夫打球》
平生马鞍间,髀肉已稍磨。
出自宋代李新的《送犊鼻褌与任敦夫》
髀弱类跨鞍,臂强如运甓。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不寱》
腹皮雏百摺,髀肉宽一握。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秋衣》
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表海亭》
髀字的组词:
髀字的成语:
髀字的方言: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客英字典]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 潮州话:bi5
英语翻译:
髀字的演变:

小篆

楷体
髀字书法字体:

毛泽东

王献之

王羲之

陆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