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字的起名属性:

避字的拼音:bì
避字繁体字:避
避字是否为姓氏:否
避字的偏旁部首:辶部
避字五行属什么:水
避字康熙字典多少划:20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水的字大全
避字是什么意思:
(1)(动)躲开;避免:~难|~暑。
(2)(动)防止:~雷针。
避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辟声。本义:躲开,回避)(2) 同本义
避,回也。——《说文》
避,去也。——《苍颉篇》
无乃实有所避。——《国语·周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书生避雨檐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4) 离去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注:“疏远也。”
桓公避席再拜。——《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
(5) 又如: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6) 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7) 隐藏
避吾亲。——《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
潜避两炮台中。——《广州军务记》
(8) 又如: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避字康熙字典:
避【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𨓶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毗義切,音鼻。《玉篇》迴避也。《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註》隱遁也。
又《正韻》通作辟。《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避字说文解字:
避【卷二】【辵部】
回也。从辵辟聲。毗義切
说文解字注(避)回也。上文回辟之回訓衺。?之叚借字也。此回依本義訓轉。俗作迴是也。然其義實相近。从辵。辟聲。毗義切。十六部。經傳多假辟爲避。
包含避的古诗词:
避人聊复去瀛洲,伴我真能老淮海。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和晁无咎学士相迎》
禹穴探断简,樵风泛清溪。倒影森松桂,避船散凫鹥。
出自宋代陆游的《舟中咏落景馀清晖轻桡弄溪渚之句盖孟浩然耶溪泛舟诗也因以其句为韵赋诗十首 其九》
避暑醉题
出自元代张可久的《【双调】水仙子 访梅孤山苍》
夺攘不复忧山越,安乐浑疑是地仙。惟有衰翁最知达,避胡犹记建炎年。
出自宋代陆游的《书喜三首 其三》
避日小鱼穿藻去,倚风轻燕拂帘飞。
出自宋代陆游的《春尽遣怀》
避字的组词:
避字的成语:
避字的方言: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海陆丰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东莞腔] pi5 [宝安腔] pit7 [陆丰腔]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梅县腔] pit7
◎ 潮州话:bi7
英语翻译:
避字的字源演变:
避字书法字体:

叶慧明碑

姚元之

张祖翼

桂馥

陈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