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字的起名属性:

藜字的拼音:lí
藜字繁体字:藜
藜字是否为姓氏:否
藜字的偏旁部首:艹部
藜字五行属什么:木
藜字有寓指无私、生机、希望之意
藜字康熙字典多少划:21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藜字是什么意思:
(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开黄绿色花;嫩叶可吃。茎长老了可以做拐杖。
藜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一种普通的蔓生藜
藜,藜草也。——《说文》
聚橡栗藜藿而食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注:“藿也。”
藜藿之羹。——《史记·太史公自序》。正义:“似藿而表赤。”
(2) 藜科。茎直立,叶子菱状卵形,边缘有齿牙,下面被粉状物,花黄绿色,嫩叶可食。如: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藜芘(藜编的璧障);藜床(藜茎编的床塌)
藜字康熙字典:
藜【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郞奚切,音犂。蒿類。《禮·月令》藜莠蓬蒿興。《前漢·司馬遷傳》墨者,糲粱之食,藜藿之羹。《註》藜草似蓬。《爾雅翼》藜,莖葉似王芻,兗州蒸爲茹,又可爲杖。《晉書·山濤傳》文帝以濤母老,贈藜杖一枝。
又《揚雄·甘泉賦》配藜四施。《註》配藜,披離也。
又懸藜,玉名。《史記·范睢傳》梁有懸藜。
藜字说文解字:
藜【卷一】【艸部】
艸也。从艸黎聲。郎奚切
说文解字注(藜)艸也。左傳。斬之蓬蒿藜藋。藜初生可食。故曰蒸藜不孰。小雅。北山有萊。陸機云。萊、兗州人蒸以爲茹。謂之萊蒸。按萊蒸葢卽蒸藜。如詩騋牝訓驪牝也。从艸。黎聲。郞奚切。十五部。籒文作?。
包含藜的古诗词:
司马那存壁,刘伶屡脱裈。他宵灯火处,藜杖认过存。
出自明代黎遂球的《岁莫侨居题壁》
病馀都作鹤联拳,谁识臞儒是列仙。如我角犀将底用,藜羹相对却超然。
出自宋代朱松的《卧疾初起示逢年兼简绰中德粲五首 其二》
春来九雨一日晴,藜杖扶人出户庭。
出自宋代刘应时的《春日即事三首》
藜杖方叩门,君归与徐议。
出自宋代韩驹的《次韵高大中侍郎罢郡书怀》
太塘岭下好停车,小憩茅庵日已斜。藜苋尝来偏有味,鹪鹩随处可为家。
出自清代曾尚增的《晚饭太塘岭缘隐庵》
藜字的组词:
藜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藜"字的起名:
藜字的方言: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2 lai2 [客英字典] lai2 li2 [台湾四县腔] li2 lai2 [宝安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lai2
◎ 潮州话:li5
英语翻译:
藜字的演变:

小篆

楷体
藜字书法字体:

校官碑

毛泽东

董其昌

乃贤

何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