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字的起名属性:

灸字的拼音:jiǔ
灸字繁体字:灸
灸字是否为姓氏:否
灸字的偏旁部首:火部
灸字五行属什么:火
灸字康熙字典多少划:7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火的字大全
灸字是什么意思:
(名)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熏烤一定的穴位。
灸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久声。本义:用艾火烧灼。中医的一种疗法)
(2) 同本义
灸,灼也。——《说文》
所谓不病而灸,无忧而自默。——向秀《难养生论》
(3) 又如:灸刺(艾灸和针刺);灸客(接受灸疗的病人);灸眉(用艾炷烧灼眉头以治狂疾);灸师(以灸术治病的医师)
(4) 烧灼 。如:灸灼(烧灼);灸发(烧灼头发)
(5) 拄,支撑
灸诸墙,以眡其桡之均也。——《周礼》
(6) 堵塞
灸字康熙字典:
灸【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舉友切《集韻》《韻會》巳有切,音九。《說文》灼也。《玉篇》𤑔也。《增韻》灼體療病也。《史記·倉公傳》形弊者,不當關灸鑱石及飮毒藥也。
又通作久。《儀禮·士喪禮》幂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謂以蓋鬲口也。《疏》灸塞義,謂直用疏布蓋鬲口爲塞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音救。義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灸諸牆,以眡其橈之均也。《註》灸猶柱也。《疏》柱之兩牆,觀其體之强弱均否。
又《本草綱目》天灸,白灸,毛莨艸別名。山人截瘧采莨葉,挼貼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名。
又姓。見《姓苑》。《集韻》或書作𤆐。
灸字说文解字:
灸【卷十】【火部】
灼也。从火久聲。舉友切
说文解字注(灸)灼也。今以艾約體曰灸。是其一耑也。引伸凡柱?曰灸。考工記廬人。灸諸牆。注云。灸猶塞也。以柱兩牆之閒。輓而內之。本末勝負可知也。古文作久。許引周禮久諸牆。士喪禮。皆木桁久之。注云。久當爲灸。灸謂以葢案塞其口。按久灸皆取附箸相拒之意。凡附箸相拒曰久。用火則曰灸。鄭用方言。許說造字本意。从火。久聲。舉形聲包會意也。舉友切。三部。
包含灸的古诗词:
灸眉作瘢亦不须,人人有瘿如瓠壶。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昭君台》
灸背岂知豪。
出自南北朝何逊的《聊作百一体诗》
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吾亦更何辞。
出自宋代苏轼的《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
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我亦更何辞。
出自宋代苏轼的《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
敛容过土梗,负汗逐罗鞯。灸热谁何焰,随流恁地涓。
出自明代徐威的《中秋咏怀借杜子美秋日述怀一百韵和寄柳州假鸣桑先生》
灸字的组词:
灸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灸"字的起名:
灸字的方言: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u3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iu4 [宝安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海陆丰腔] giu3 gui3 [东莞腔] giu5 [梅县腔] giu5
英语翻译:
灸字的字源演变:
灸字书法字体:

说文解字

宋克

徐伯清

毛泽东

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