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字的起名属性:

谏字的拼音:jiàn
谏字繁体字:諫
谏字是否为姓氏:是
谏字的偏旁部首:讠部
谏字五行属什么:木
谏字有寓指正直、有主见、勇敢之意
谏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6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谏字是什么意思:
(动)旧时称规劝君主、尊长;使之改正错误:从~如流|进~。
谏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2) 同本义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谏阻纳质(指周瑜直言规劝阻止孙权以其子给曹操为人质);谏鼓(朝廷设置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又名“朝鼓”)
(4) 匡正;挽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5) 通“间”。离间
郭开受谏, 李牧就诛。—— 唐· 皮日休《忧赋》
名词
(1) 谏官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杜甫《晚出左掖》
(2) 又如:谏垣(谏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谏议大夫(古官名。简称“谏议”。掌管谏诤及议论)
(3) 通“间”。间谍
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韩非子·八经》
(4) 姓
谏字康熙字典:
諫【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𧧅《唐韻》古晏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晏切,音㵎。《說文》証也。《徐曰》閒也。君所謂否,臣獻其可,以閒隔之,於文言柬爲諫。柬者,多別善惡,以
於君。《白虎通》閒也,因也,更也。是非相閒,革更其行也。《詩·衞風·淇奧序疏》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廣雅》正也。《廣韻》諫諍,直言以悟人也。《書·說命》后從諫則聖。《禮·曲禮》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前漢·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舊唐書·職官志》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致諫,五曰直諫。
又官名。《周禮·地官》有司諫。《註》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後漢·百官志註》胡廣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爲光祿大夫。世祖中興,以爲諫議大夫。
又鳥名。《說苑·辨物篇》東方有鳥,名諫珂,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
又果名。《本草綱目》橄欖,一名諫果,出《農書》。
又姓。《風俗通》漢有治書侍史諫忠。
又《集韻》居顏切,㵎平聲。《類篇》諍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與讕同。
又叶古限切,音𥳑。《詩·大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叶上反。
又叶經𩃓切,音見。《卻正·釋譏》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游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註》畔音弁。《俗書證誤》从東,非。諌dǒng,多言也。。
谏字说文解字:
諫【卷三】【言部】
証也。从言柬聲。古晏切
说文解字注(諫)証也。从言。柬聲。古晏切。十四部。
包含谏的古诗词:
谏帷他夜梦,犹在翠微颠。
出自宋代宋祁的《寄题元华书斋》
谏书昔睹言常用,伟论今传众尚惊。未足朝眠何所事,良辰诗酒最关情。
出自宋代綦崇礼的《国佐侍郎并示佳篇谨复次韵》
后尘询父老,初日指村墟。共识三驱意,何劳《谏猎书》。
出自清代宋之绳的《随跸杂记二首 其一》
谏省垂清论,仙曹岂久临。虽专良史业,未畏直臣心。路入丹霄近,家藏华岳深。还如韩吏部,谁不望知音。
出自唐代黄滔的《寄敷水卢校书》
南台每觉瞻天切,西掖常悬捧日情。更喜圣皇容直气,谏书频到九重城。
出自明代黄廷用的《赠王道长之留都》
谏字的组词:
谏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谏"字的起名:
谏字的方言:
英语翻译:
谏字的演变:

楷体
谏字书法字体:

伊秉绶

赵宽碑

邓石如

大盂鼎

徐三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