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字的起名属性:

笺字的拼音:jiān
笺字繁体字:箋
笺字是否为姓氏:否
笺字的偏旁部首:竹部
笺字五行属什么:木
笺字康熙字典多少划:14 (姓名笔画数)
附: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笺字是什么意思:
(1)(名)注解:~注。
(2)(名)写信或题词用的纸:信~|便~。
(3)(名)信札。
(4)注释:~注。
(5)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便~。信~。
(6)书信:~札。~牍。华~。
(7)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奏。奏~(多呈皇后、太子、诸王)。
笺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竹,戋(
)声。本义:注释) 同本义笺,表识书也。…字亦作牋。——《说文》
笺,书也。——《广雅》
郑子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记识其事,故称为“笺”。—— 孔颖达《毛诗正义》
(2) 又如:笺释(犹笺注);笺疏(笺注);笺训(笺注训释)
名词
(1) 注释的文字
笺注纷罗,颠倒是非。——韩愈《施先生墓铭》
(2) 又如:;笺记(古文体名)
(3) 供题诗、写信等用的(质量较高的)小幅纸张 。如:笺管(纸和笔);笺幅(笺纸,信笺);笺咏(在笺纸上题咏诗词)
(4) 中国古代写给帝王的书信 。如:奏笺;《答东阿王笺》
(5) 书信的代称 。如:投笺;便笺;手笺
(6) 名片;名刺
亲友投笺互拜。——明· 田汝成《熙朝乐事》
笺字康熙字典:
箋【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湔。《說文》表識書也。《篇海》古者紀其事,以竹編次爲之。《廣雅》箋,云也。
又書也。鄭康成衍毛氏詩,傳之未盡者曰箋。《呂忱·字林》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爲箋。《博物志》聖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鄭康成註《毛詩》曰箋。或云毛公嘗爲北海郡守,鄭是此郡人,謙敬不敢言註,但表識其不明者耳。《玉篇》通作牋。
笺字说文解字:
箋【卷五】【竹部】
表識書也。从竹戔聲。則前切
说文解字注(箋)表識書也。鄭六藝論云。注詩宗毛爲主。毛義若隱略。則更表明。如有不同。卽下己意。按注詩偁箋。自說甚明。博物志云。毛爲北海相。鄭是郡人。故稱箋以爲敬。此泥魏晉時上書偁箋之例。絕非鄭意。从竹。戔聲。則前切。十四部。
包含笺的古诗词:
分惠霜罂手自开,便惊春色逼人来。笺题重有麻姑字,添作高堂献寿杯。
出自明代程敏政的《小诗六绝寄黟县汪令君 其三 谢惠麻姑酒》
笺天谁为写离忧,愁大翻怜隘九州。明鬼径须从墨翟,望洋聊与说庄周。
出自清代丘逢甲的《秋怀 其四》
觐紫皇兮玉宸,聆九奏兮钧天。笺天公兮遂志,鼓予枻兮锦里。
出自宋代诸葛兴的《会稽颂 其七》
笺墨外,浩无际。
出自近现代寇梦碧的《金缕曲 读范曾吟草有作即以为赠》
酒向春疏,笺和愁到,熏衣忘却香焦了。吹箫强欲和啼莺,一声飞去棠梨杪。
出自明代万树的《踏莎行 春日》
笺字的组词:
笺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笺"字的起名:
笺字的方言:
英语翻译:
笺字的字源演变:
笺字书法字体:

阮元

黄学圮

黄葆戉

吴昌硕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