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立秋,宜咬秋、贴秋膘,今天立秋,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立秋也是一个特殊的换季节气。虽然是入秋了,这段时间又被称为“...
今天立秋,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立秋也是一个特殊的换季节气。
虽然是入秋了,这段时间又被称为“长夏”。今年的立秋在农历七月,又落在今天的前12个小时之间,因此被称为“早立秋”。“早立秋”预示着秋天的降临将会比较早,民间流传着“早立秋、冷飕飕”的说法,预示着秋天的凉意会比较明显。《黄帝内经》中讲:“使之安宁,已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主“收”,养生以“收”为主,要根据时节,调整好自己的饮食起居,保养好身体,过好入秋黄金15天。
01
立秋养生三妙招1.啃秋啃秋又被称为“咬秋”,当天吃西瓜、桃或香瓜,意味着将秋给咬住。全家围在一起啃西瓜,便是啃秋,除此之外,入秋多吃果蔬,有助于防燥。2.贴秋膘《京都风俗志》有云:“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贴秋膘意味着好口福,好福气,正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胃口不佳,体质会有所下降,用贴秋膘来食补,可以补充伏天所失去的能量。3.躲秋躲秋这一习俗,起源于古代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性。古人发现,立秋前后,气温骤变,容易导致身体的不适,特别是一些体质较弱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提出了“躲秋”的概念,即通过一些方法和习惯,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所谓“躲秋”也就是在立秋那一天不出门,躺在床上休息就可以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躲秋,体弱多病、老人小孩有条件的在立秋时辰在家“躲一躲”即可。
02
立秋“四大名补”1.莲子秋季吃莲子,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还能清热降火。另外莲子有着非常好的滋补作用,可以滋润人体肺部,提高身体免疫力。
2.栗子香甜可口的栗子是秋冬必备美食之一,它的性味甘温,有利于养胃健脾,补肾强筋。除此之外,栗子在滋补方面可与人参相媲美。
3.花生花生有着“长寿果”的美誉,营养价值极高,有着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花生作为高蛋白的作物,补脾胃,促进食欲的同时,还可以润肺养胃,滋养补气。
4.茄子民间谚语说:“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节,虽然立秋后天气转向凉爽,但“秋老虎”可会再次重返。为了应对秋老虎,要食用清热祛暑的食物,茄子便是最佳代表。茄子性寒,口感佳,清热活血的同时,还可以缓解火气,去除秋燥。
03
立秋“三要做”
1.减少辣、凉食物的摄入
秋天来了,预示着天气将要转凉。
此时如果还过分贪凉,大量吃一些冷的、凉的食物就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引发肠胃疾病。
秋季气候干燥,要减少辣味食物的食用,吃辣过多天气干燥更容易上火。
2、增加运动
秋天来了,空气湿度降低,早晚温差加大。
早晚变得凉爽起来,也更适合运动。立秋之后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
可以清晨爬爬山或者跑跑步。
3、春捂秋冻要记牢
老话说“春捂秋冻”,夏秋之交,天气多变。
秋季添加衣服不宜过快,不宜过多,最好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才能减少感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到来,炎热的夏天过去,秋天到来。在这个时节,顺应天时,调养好自己,为冬季藏锋,保留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