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阁
站内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历 > 节气 > 立秋

立秋的由来、习俗、禁忌与养生

2025-07-02 07:58:29 作者:君子阁

导语立秋的由来、习俗、禁忌与养生,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今年的8月7日是立秋,也就是明天。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今年的8月7日是立秋,也就是明天。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的季节到了。此时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气候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俗话说“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立秋禁忌

忌在田间行走:

旧时,民间有在立秋之日不宜在田间行走的禁忌,认为对秋收不利。

忌洗澡:

在山东莱西地区,立秋这天忌洗澡,否则身上会出秋狗子(即痒子)。而在黄县一带,则认为在立秋这天洗澡,秋后会拉肚子。

忌大雷:

湖北有民谚说:“立秋雷电,天收一半”,指立秋之日碰到雷电,老天会把农作物收回一半,意味着粮食要减产。

而在浙江,有农谚说:“秋霹雳,损晚稻。秋后多雷,晚稻少收。”

在河南人们则认为立秋日有雷声,会发生水灾。

忌下雨:

立秋下雨,此后会雨水不断,妨碍收割。在浙江,有“立秋雨打头,无草可饲牛”的说法,人们相信立秋下雨,此后非旱即涝。

忌出虹:

在山东、江西、江苏等地,忌讳立秋日看见彩虹,认为粮食会减产。

立秋习俗

  1、悬秤称人

  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2、吃鸡蛋

  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3、称水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

4、吃饺子

  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饺子

5、啃秋

  “啃秋”就是,咬住秋天的意思,在南方又称为“立秋啃秋瓜”。秋天到了,天气干燥,人体往往会不适应,容易得秋燥,人体就会感觉不舒适,所以要预防调养。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入秋的这天买一个西瓜回来,全家围着啃,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6、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7、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8、祈福

  在常州的武进地区,立秋会举办秋会纪念猛将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由于古时候,常州经常发生蝗虫灾害,在立秋当天农民也会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驱赶蝗虫。在盐城的民间也流传着“争秋夺福”的说法,这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9、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核桃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10、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11、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12、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13、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父母就认为这孩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为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过了这一天,家长要约束孩子,不准到瓜田里拿人家的一枝一叶。商南县的居民,在中秋节的晚上,吃罢月饼后,不肯长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没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聪明的人家去摸葱。

14、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实现目标是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聚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西瓜

15、秋田娱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的场所。饮食小常识上说,他们把嫩包谷穗掰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拳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

16、贴秋膘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不过,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生活不比从前,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

17、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起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18、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目标已完成,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19、戴楸叶

在民间,有在立秋戴楸叶的习俗,楸叶就是楸树的叶子,楸树最长可以长到3丈,楸叶嫩时时红色,老后只有叶柄是红的,在古时人们认为立秋戴楸叶可保一方平安,《临安岁时记》中就有记载:“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戴楸叶的习俗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都还有传承,如河南郑县在立秋时节男女都要戴楸叶,在山东地区的人们会去捡来楸叶,剪成各种花样,有的拿来佩戴在胸前,有的用来插在头上。立秋戴楸叶,意味着秋天的来临。

立秋养生

立秋饮食养生的注意事项:

1、 秋季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应多吃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2、 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甘味食物有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3、 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秋季应多吃润肺生津的食品。

4、三类人群秋季需格外注意

第一类: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第二类: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

第三类: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立秋运动健身养生注意事项:

1、 注意安全不损伤。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时间长短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一般应该做到身体微微有些发热比较好。运动的幅度、强度都要适当,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一些较高难度的动作。

2、 注意受凉不感冒。立秋后早晚温差较大,加上烈夏过后,贪凉饮冷,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湿邪内蕴,受到风邪,容易使人患上了夹湿型感冒。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3、 注意补水不秋燥。秋天气候干燥,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4、 注意适量不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此时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立秋吃什么

茄子:

立秋吃茄子是因为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秋天刚收成的茄子被称为“秋茄”。口感细嫩,风味比普通茄子更胜一筹。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能。茄子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富含大量维生素P,有助于保持心血管正常功能。因此,立秋吃茄子不仅有传统意义,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渣:

山东地区流行立秋吃“渣”,这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一食俗主要为了防痢疾,反映了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通过吃渣,人们希望能够预防秋季腹泻,保证健康。

秋桃:

立秋时,人们会吃秋桃。秋桃是夏秋季节常见的水果,口感可口,营养丰富。浙江一带流行在立秋这一天吃秋桃,寓意吉祥。桃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有补充津液、促进代谢的作用。

龙眼:

立秋时节,台湾龙眼盛产,当地人认为“龙眼”是“福圆”,食用龙眼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龙眼焙干后为桂圆,味道甘甜清香,是南国果中珍品,适合心脾两虚、气血两虚的人作进补之用,对于心慌、失眠者也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助睡眠。

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谚语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丑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丑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丑秋下雨人欢喜,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栗种到立秋后。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

朝立秋,冷飕飕。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立秋不立秋,还有一月好热头。

你可以把本页分享发给你的朋友哦!

网友都在读...

黄道吉日查询

算命精选

查询工具

请收藏本站网址,或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