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阁
站内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历 > 节气 > 立秋

话说二十四节气——立秋

2025-08-02 19:04:09 作者:君子阁

导语话说二十四节气——立秋,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立秋时节BEGINNINGOFAUTUMN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指开始,“秋”,代表...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指开始,“秋”,代表庄稼成熟。立秋时节,预示着夏天即将结束,秋季的脚步渐近。

立秋期间,虽然初有凉风,但并不会短时间退去暑热,到了下一个节气处暑方才出暑。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立秋后还有“一伏”,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今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7号(农历七月初四)的上午08点09分01秒。今年立秋不寻常,有三大特点,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今年是丰收之秋

这主要是根据民间的农谚得出来的,“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由于今年立秋是在农历七月初四,属于七月秋,七月秋样样收,预示着今年是个丰收年。

2、今年是晚立秋

古人判定立秋早晚,是根据立秋的时刻在农历六月还是七月,六月立秋是”早立秋“;七月立秋是”晚立秋。今年立秋时刻是在农历七月初四,属于“晚立秋”。根据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来评判,今年立秋之后还会持续高温暑热,需要严防猛烈的“秋老虎”侵袭。

3、今年立秋是母秋

古时人们把立秋也分为”公母“,中国的阴阳学说里,单数为阳、为天、为雄;双数为阴、为地、为雌。交节这天对应的农历日期的单数称为“公秋”,反之,如果这天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双数则称为“母秋”。谚语说“公秋爽,母秋凶”,今年立秋是初四,应该是“母秋”,意味着今年立秋之后天气还会非常炎热,这与第二种的预测遥相呼应,相互印证。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

此时的风已不再是暑天的热风,

清风拂过时伴有些许凉意。

二候白露降

随着气温的下降,

清晨会有雾气产生,

露珠覆盖草地,时有晶莹闪光。

三候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习俗祭秋

     对于立秋节,古人是非常重视的。古代祭秋的仪式相当隆重,要由皇帝亲自率领众臣,到京城西郊迎秋、祭秋,感谢神灵和祖先护佑天下太平,谷物丰收。     这一习俗延续了下来,在不同朝代又有所变化,有所发展。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秋”于西郊,举行祭祀仪式。     到了汉代,在立秋这一天,京城百官需着白衣,到城外西郊设坛迎秋,以祭祀白帝少昊和秋神蓐收,祭祀的车辆都要换成白色,天子亲自捕射猎物用来祭祀,以振军威。     宋朝立秋时,宫廷中会派人把盆栽的梧桐移入殿内, 等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到:“秋来了!”奏报完毕,梧桐树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寄寓报秋之意。晒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一叶知秋的同时,也意味着民间收获的季节到了。曾顶着酷暑辛勤耕耘的劳动者们,将在金灿灿的田野中获得丰收的喜悦。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村庄平地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收成的农作物,慢慢演变成了名为“晒秋”的传统农俗现象。

贴秋膘

     立秋的民间习俗相当丰富,“贴秋膘”就为其中之一。古时候,人们会在“立秋”当天称量体重,将体重与立夏时进行对比。那时人们的日子并不富裕,再加上酷暑使人茶饭不思,食不知味,经历“苦夏”的人们大多会瘦了不少,于是便有了“贴秋膘”一说。

俗话说:“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立秋这一天,人们可以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但需要提醒您的是,立秋不代表天气立刻变凉,贴秋膘时切忌暴食暴饮。

立秋·卦象

在《易经》中,立秋对应卦象是“否”卦。否卦由乾(天)上坤(地)下组成,象征着天地之间的阴阳失衡,代表了一种阻塞、困难的状态。这与立秋时节虽然秋季已至,但暑气尚未完全消退,气温变化较大,人们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的现象相呼应。

否卦中提醒人们在立秋时节要注重调养身体,保持阴阳平衡;同时,也告诫人们在困难和阻塞面前要坚守正道,不偏离正确的道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努力工作的精神。

立秋·养生

立秋气候干燥,人体易缺失水分,此时除了注意多补充水分,饮食应以“酸、甘、润”为主。

按照《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还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防止秋燥过盛,灼伤阴液,宜食滋阴润燥之物,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雪梨等,以益胃生津。

《黄帝内经》有云:“秋主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多食酸性食物以收敛肺气、润肺去燥,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少吃辛味的姜蒜、辣椒等生发之物,避免发散肺气。

立秋节气已到来,但这并不代表“出暑”。初秋的气候更为炎热,不要低估“秋老虎”的威力。立秋前后,日常饮食要注意防暑除湿,养护脾胃。

寒来暑往,秋冬收藏。

秋天之应,养收之道。

立秋时节,

保持一颗开心愉悦的心,

常常吐故纳新,顺气养肺,

让健康常伴左右。

你可以把本页分享发给你的朋友哦!

网友都在读...

黄道吉日查询

算命精选

查询工具

请收藏本站网址,或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