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阁
站内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历 > 节气 > 处暑

处暑——最伤阴耗气的燥秋,清残存的暑热邪气,补足肺气脾气

2025-07-06 07:13:10 作者:君子阁

导语处暑——最伤阴耗气的燥秋,清残存的暑热邪气,补足肺气脾气,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8月23日17:01:06,太阳到达黄经150度,处暑至。正所谓:“处暑无三日...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太阳到达黄经150度,处暑至。正所谓:“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处”有止和隐退的意思,三伏天正式结束,处暑代表着暑热退去,阳消阴长。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处暑秋日,农作物成熟,肃杀阴气渐盛。

鹰在捕捉猎物后,会将鸟类整齐排开,祭天后再食用,这表示万物皆有灵性。

二候天地始肃

孟秋之月,阴之始也。万物凋零,寒意侵袭,天地间弥漫着肃杀之气,为“始肃”。

三候禾乃登

《说文解字》曰:“秋,禾谷孰也。”秋之原意,即为谷物成熟.

农民开始收割、晒谷,热闹丰登的场面与肃杀凋零的自然物呈现鲜明的对比。

顺时食养

由于“秋老虎”的余温还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徘徊,南方许多地区平均气温还在30℃以上徘徊。

所以在出门的时候,会感到很燥热,大汗淋漓更会损伤津液。

再加上气随津泄,身体缺少正气防御外邪,形成温燥,就容易出现发热上火、口干口渴、疲乏无力、烦躁失眠、口舌生疮、眼睛红肿、咽喉肿痛等不适。

温+燥,实则非常伤阴,所以初秋的调养重点在于清清火、润润燥、滋滋阴,把初起的小火苗及时浇灭。

01 银耳杏仁炖雪梨

最近新毒株EG.5又开始传播了,此外疱疹性咽峡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仍正值流行季,很多人不幸中招了。

即便痊愈也容易出现燥咳反复、并伴有口干咽痛、痰黄黏腻等不适。

再加上秋天外界环境燥,自身的津液不足,对付秋燥咳嗽缠绵反复,可以试试这道银耳杏仁炖雪梨。

【材料】

雪梨2个、杏仁30g、海底椰肉50g、干银耳20g、蜜枣2颗、陈皮1片(一人份)

【做法】

1、银耳浸泡2小时,雪梨去皮切块,杏仁去皮

2、所有食材放入锅中炖2小时,出锅10分钟加冰糖即可

秋燥当滋阴润燥,要以清润的食物为主。

从中医五行来看,秋季白色当令,其气与肺相通应,所以多吃白色食物对滋阴润肺有帮助。

我们来分别看看这几味都起到什么作用——

梨作为“百果之宗”,性味甘凉,清热生津、润肺祛燥化痰的效果非常好,有温燥症状的用它很对症。

但光是梨润燥的力量还不够,止咳要用到杏仁。

杏仁性温,主要能疏通气道、调畅气机,缓解肺气上逆导致的咽喉不适,所以咳喘不愈可以用杏仁来止咳平喘。

但需要注意,杏仁有南北之分,北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更强,但是药用有小毒。

南杏仁虽药力稍逊,但胜在滋润,有滋补之性,怕掌握不好量就用它代替。

再加入“平价燕窝”银耳,滋润而不腻;海底椰清热润肺,用于肺燥热的咳嗽;陈皮化痰理气。

这个小甜汤可以用于肺燥热引起的咳嗽。

此外,对于习惯晚睡、喜爱吃辣而容易长痘痘、口腔溃疡等伤阴生热的人来说,也是清润佳品。

02 无花果太子参瘦肉汤

正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由于夏季暑热消耗太多,津液不足,而气随津泄,最是耗气伤津,就容易出现气虚、阴虚。

一旦正气不足,就容易生病。

而长夏时节又有湿邪困脾,影响脾胃运化。脾土生肺金,肺得不到脾的长养,便会肺气不足,容易出现脾胃虚弱、呼吸道疾病。

所以,初秋补虚别忘了补气,重在补肺气和脾气,可以常喝这道无花果太子参瘦肉汤。

【材料】

鲜无花果2个、太子参9g、瘦肉50g、生姜3片(一人份)

【做法】

1、瘦肉切块后焯水,太子参、无花果洗净

2、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加水大火烧开

3、转小火煲2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

太子参既能益气健脾,又能生津润肺,性味温和,不过于燥热,同补肺脾之气,可用于食欲不振、脾虚体倦、肺燥干咳等症状。

无花果既能润燥生津,还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之功,可以缓解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问题。

这道汤从根本上补了肺脾之气,像是肺虚导致的久咳、咽喉干燥等问题,或是脾胃气虚导致的消化不良、积食、便秘等症状,都可以常喝。

03 桑菊饮

虽然出伏了,但因为换季气候特别错乱,我们仍然不可轻松大意,要小心暑热风燥邪气的侵犯。

尤其阴虚的人,内热雍滞,就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痒痛、燥热口渴、口唇鼻干、冒痘痘、眼睛红血丝、失眠多梦等等。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有一清宣肺热、辛凉解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

桑菊饮是吴鞠通治疗风热感冒的第一名方。夏秋换季感冒高发,这种感冒的主要症状是流黄浊涕,咳黄色黏稠痰,怕热,口干咽燥想喝冷水。

但桑菊饮绝不仅限于治疗感冒,它又能润燥透郁热,因而——

秋燥伤肺,引起干咳、咽喉红肿痒痛、发热等问题,可以用桑菊饮;

大汗耗伤津液,尤其是阴虚内热的人,出现眼干、鼻干、口干等问题,可以用桑菊饮来润燥透郁热,来预防感冒咳嗽;

肝气太旺的人,经常熬夜、情绪急躁易怒、容易头痛头晕、眼干、血压升高的人,可以用桑菊饮清清肝火。

不过桑菊饮原方有些偏性较强、大寒的药材,所以日常调养最好化裁一下,才能起到既清润祛火,又不伤脾胃的作用。

【材料】

桑叶、胎菊、蒲公英根、蒲公英叶、大枣、甘草

【做法】

1、将上述材料放入养生壶中

2、加水煎煮10分钟即可

首先,君药桑叶、菊花是主力军,共同起到疏散风热、平肝潜阳的作用。但二者的侧重略有不同。

桑叶侧重疏内风,清透肺络之热;菊花入肺经,清散上焦风热。二者可以避免肝升发太过,同时使肺气更容易降下来。

其次,为加强清热解毒、消炎散结之效,可以加“药草皇后”蒲公英。

其特点是虽性偏凉,但有苦泄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伤胃。

《本草正义》记载蒲公英能“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症”,对于肝火旺盛导致的目痒、乳痈,疮疡肿毒等,以及胃热导致的牙龈肿痛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蒲公英还能有效地疏通肝气郁结,对于女性乳腺增生、乳房结节、甲状腺结节等问题都有改善的作用。

蒲公英的叶和根都能入药,其叶清热解毒作用更强,而根则更适合肝火旺盛者,且有清热利尿作用,二者组合效果更全面和温和。

最后,则是保留调和诸药的甘草,再加一味大枣。

能更好地增加健脾和胃之功、和缓凉性、改善口感,对火气大还怕清热伤脾胃的现代人更适用。

这几味组合,尤其适合湿热、内热体质的人群调养。

你可以把本页分享发给你的朋友哦!

网友都在读...

黄道吉日查询

算命精选

查询工具

请收藏本站网址,或分享给朋友!